杨旭:“还原”古建筑,乐学新知识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杨旭(左)向工人交代施工时应注意的细节。 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阳 文/摄 位于台江区德榜路的侯德榜故居修缮工程月底就要完工了,这几天,杨旭一直在工地忙碌,力求保质保量完成
杨旭(左)向工人交代施工时应注意的细节。
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阳 文/摄
位于台江区德榜路的侯德榜故居修缮工程月底就要完工了,这几天,杨旭一直在工地忙碌,力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。
杨旭是福州远祥古建筑工程公司的现场生产经理,负责与施工人员对接施工工艺,传达设计意图,确保施工效果,并将现场遇到的情况反馈给设计人员和专家,以便调整施工或设计方案。
爱上古建筑
入行近十年
杨旭今年34岁,201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。大三实习时,他到漳州参观刚开始动工修缮的平和土楼绳武楼,觉得很震撼,“这让我觉得古建筑很值得去学习研究”。毕业实习时,他应聘到漳州参与绳武楼修缮,第二年又跟着公司来到福州,参与朱紫坊芙蓉园的保护修复。
此后,杨旭到三明泰宁、建宁修缮“红色建筑”,还到连江魁龙坊古厝修缮工地忙碌了一年半,现在则在侯德榜故居和南公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工地两头跑。
杨旭说,因为热爱古建筑,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近十年。
边干边学知识
赋予古厝新生
“我想多学一些古建筑知识,一边干一边学。”杨旭说,修绳武楼时,他学到了土楼的防御知识和夯土墙工艺;修复芙蓉园时,他学习了古代园林的营建方式以及借景、造景等;在连江魁龙坊,他学会了从灰塑、彩绘中了解当地的文化。
去年连江杨氏家庙修缮,房梁上发现建造时用的铜尺,杨旭眼界大开。“建这座宅子用到的所有尺寸,都被当时的‘掌墨师傅’留在了这把铜尺上,我深深体会到‘掌墨师傅’就是古时候筑造工匠的灵魂人物。”
这几年,杨旭按照“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原构件”的修缮原则,通过精湛的修缮技艺赋予古厝新生。
“仅凭残存的实物,就能把古建筑的原有面貌恢复出来,很有成就感。”杨旭说。
杨旭计划把自己参与修复的一些古建筑,按1︰100或1︰150的比例做成模型,通过剖面展示把施工工序呈现出来,让普通人能直观了解古厝修缮都做了些什么。
分享传统工艺视频
拥有数万粉丝
杨旭的工作需要每天拍照记录施工前后的对比。看到木匠师傅在做榫卯结构等传统工艺,他会拍来下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。目前,他在抖音上已有4.5万粉丝。
2019年5月,他发布的一条工匠用藤条加固木柱的视频,浏览量达864.8万,点赞量达2.1万。今年9月底,他发布的一条以传统工艺进行木板拼接的视频,短短几天浏览量达43万多。
杨旭喜欢摄影,最近还买了一架航拍机,开始从空中记录自己修缮古建筑的成果。
文章来源:《建筑知识》 网址: http://www.jzzs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020/58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