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城池四大防御建筑,硬楼、团楼、敌楼、角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导语 在我国历史上,各个地方的城池都是用土做成城墙,所谓的“土筑城”就是如此,但是也有特殊城池是用砖包城,明朝之后,国力强盛,手工业发展迅速,人们大量生产青砖,这才
导语
在我国历史上,各个地方的城池都是用土做成城墙,所谓的“土筑城”就是如此,但是也有特殊城池是用砖包城,明朝之后,国力强盛,手工业发展迅速,人们大量生产青砖,这才出现砖城,也就是用砖块砌成的城池和城墙,看起来整齐又美观。
砖块砌成城墙非常牢固,这种做法是中国城池建造史上非常关键的变化,这种城池大大提高了城池的防御能力。不过这也只是其中一部分,城池在筑成之后,古人需要进一步规划,尤其是对城墙的结构,城池的形状以及城门的设置、瓮城的建设都要有系统的规划,这样才能形成一座完整的城池。
城墙、垛口、马道
城墙
中国古代城池的城墙,用土居多,以前也叫土城,虽说后期有砖城,但也是城墙外部用砖包皮,内部依然是土城,真正的砖城是在明代以后建成的。
虽为土城,却同样坚不可摧,之前曾提到过夯土做成的城墙千年不塌,古人们将土抬至城墙,随后用夯打实,10cm为一层,非常牢固,有人疑问“城墙越建越高,古人怎么做?”古人的智慧超出你的想象,早在春秋时期,古人就已经学会用脚手架施工。
郑韩故城遗址就有用脚手架建筑城墙的痕迹,这些墙壁上有很多洞眼,就是用来插杆的,当然这是题外话。
古代城池城墙从整体来看,城墙底部宽3-6米,顶部宽3-4米,高度一般在7-8米之间,建筑城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夯土必须结实,层层夯土。后期有了烧制的砖块,人们为了防止土墙积水,于是用砖块包皮,只是这样年代久了,城墙缝隙里面会长出小树,甚至是大树。
无论是土墙还是砖墙,它们的质量是一流的,如果不是人为的可以数千年不倒塌,尤其是土墙,当时古人偷偷从城墙内部取土,用来造房子,但是墙土也未曾塌落。到了近代兴起的城建之风,许多城墙被拆除,这也是城池建筑史上的一大损失。
垛口
垛口是每座城墙都有的,从墙上地坪开始砌至人体胸部高度时,再开始砌筑垛口。垛口一般砌筑成凹凸的形状,垛口上部砌有一个小方洞即瞭望洞,瞭望洞的左右侧面砖呈内外八字形,这是为了便于瞭望敌人,又不易被敌箭射中。主要是防止敌人袭击,还可以隐身远射,下部砌有一个小方洞,是张弓发箭的射孔,射孔底面向下倾,便于向城下射击敌人。
马道
马道是城池内部的一种斜坡蹬道,百姓可以从这里登入城墙,马道和现在的楼梯类似,设置在城池的关键位置,大多是路口,交通便利的地方,在必要时士兵可以从马道登入城墙进行战斗,一般城池有3到4道马道。
城墙的四大防御建筑
建筑城池本身就是为了抵御外敌和方便居住,因此古人在城池建成之后,为了增强城墙的防御性,都会建四种楼台,分别是硬楼、团楼、敌楼、角楼,那么这些建筑都设置在哪里?
硬楼
硬楼为方形台或者六角形台,一般建在城墙之中,向外凸出,汉朝时期开始,城墙都做硬楼,只是汉朝的硬楼都没有楼,只有砖台,现如今汉朝破城子城堡遗址、寿昌城遗址等,全城四面都做了硬楼,这种做法一直到清朝都还在沿用。
团楼
团楼为圆形台,和硬楼一样,也是建在城墙之上,只是建在转角部位;
敌楼
城池中敌楼的建设较多,供各段城守部队进行指挥瞭望传令,放置器械物资等,平时则供守城军士巡逻者遮风避雨休息之用,属于一种增强城墙防御的设施。敌楼一般分为两种,一种是在城墙之上,城台也不突出,另一种是单独在城外西北角二三十米的地方建立。
这三种楼的具体位置如何安排,其实取决于城池的地形地势,另外还要看城池的哪一面容易受敌?哪一面的防御最为薄弱?其实现如今很多城池遗址都有硬楼、团楼和敌楼,但是都因为战争被毁,有的是被拆,现在很难识别。
角楼
角楼是建立在城墙的转角处,同样是防御性建筑,主要就是可以观察四面八方的动静,和望楼一样,可以作为登高望远的哨所,大多城池都会设置角楼,但也不绝对,角楼的设置主要跟城池所处的位置、周围的环境、防卫方式以及战略要求等方面决定的。
文章来源:《建筑知识》 网址: http://www.jzzs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104/6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