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建筑表达了皇太极的治国方略,“文压三江”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传说,清朝乾隆年间,翰林院学士王尔烈到江南“三江”(浙江、江西、江苏)地区主持科举会试。诸位江南考生对出身于塞北关外的王尔烈非常瞧不起。为了侮辱王尔烈,有位才子在
传说,清朝乾隆年间,翰林院学士王尔烈到江南“三江”(浙江、江西、江苏)地区主持科举会试。诸位江南考生对出身于塞北关外的王尔烈非常瞧不起。为了侮辱王尔烈,有位才子在王尔烈住处的门柱上贴了一条上联,联上写道:“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。”待王尔烈外出归来,几位考生假惺惺地请他对出下联。王尔烈见了微微一笑,提起笔来一挥而就。只见下联写的是:“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。”王尔烈随即又写下一首打油诗:“天下文章数三江,三江文章属吾乡。我乡才子属吾弟,吾为吾弟改文章。”从此,“压倒三江王尔烈”的大名不胫而走。
实际上,这位《木鱼石的传说》主人公、“文压三江”的大才子王尔烈,本人考取功名之路非常坎坷,几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。话说他39岁那年,参加京师会试,再次落榜。回到老家辽阳后,他非常郁闷。一天,路上偶遇一位老者,问他:“你很有才华,但可曾前去祭拜魁星楼?”王尔烈回答说:“辽阳城里的魁星楼,我曾叩拜。”老者说:“辽阳的魁星楼是努尔哈赤为旗人所建,而奉天的魁星楼是皇太极为满汉学子所建,你应该去那里参拜呀!”
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,沈阳城东万泉河畔,一名中年读书人阔步直入魁星楼,虔诚地向持笔魁星叩了几个响头,并祈祷:“若神明保佑我金榜题名,我一定回来修造学堂,福泽后人!”说完,他便赶赴京城参加会试和殿试,结果中二甲第一名(全国第四名)。这人便是时值不惑之年的王尔烈。
史料上记载,关东才子王尔烈在高中二甲一名进士后,的确来过沈阳魁星楼拜祭。王尔烈72岁时,官至大理寺少卿,卸任回到关东,在奉天掌管沈阳萃升书院,也算还了一份心愿。除了王尔烈,参与指挥收复台湾的姚启圣,以及名将年羹尧,都曾以奉天户籍参加科举考试,两人都拜祭过沈阳的魁星楼。
关于沈阳的魁星楼,还有一段传说。
努尔哈赤初进沈阳城时,一天,他走进魁星楼,发现魁星神的左手拿着两只箭,朝北的上面写着“不断亲”,朝南的写着“不封王”,他问大臣是什么意思。一位大臣说:“这是魁星定了全国(后金)的科举制和政法。沈阳以北不断亲,是说那都是我们的手足亲戚,举子考得中可封王位;沈阳中卫以南的举子考得好也不可封王,不许同满族人通婚!老罕王听到这儿,眉头皱成了疙瘩,抽出宝剑,一下子削掉了神像的左手,头也不回地下了魁星楼。二十年后,皇太极继位,也登上了这座魁星楼,他看到魁星神这只被努尔哈赤削去的左手,当时下令:准许满汉通婚。
事实上,魁星楼是由皇太极始建于1628年。
满族用极短的时间就迅速崛起,最后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王朝,这是一个奇迹。这个奇迹和清代开国之初就确立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。这些国策包括学习汉文化、促进民族融合、重视选拔和使用人才等等。
努尔哈赤曾把人才和金银珠宝作比,认为金银珠宝寒不能穿,饥不能食,而人才才是真正最宝贵的。他不仅重用前来投降的汉族官员,而且对确有才干的明朝降将也不计前嫌,予以重任。努尔哈赤攻下抚顺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投降,努尔哈赤“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,授永芳三等副将,辖其众。”李永芳成为最先归附的明朝降将。
不过,在努尔哈赤时期,除特殊归降后金的将领外,其余所抓汉人全部为包衣家奴。
皇太极继承大统后,遵循汉制,确立了“文教佐天下”的政治纲领。他继位后第二年便在盛京城东南角建成孔庙,城外兴建魁星楼。
皇太极仿效中原王朝科举取士的办法,通过考试选拔治国人才。天聪三年(1629)八月,皇太极喻令:“自古国家,文武并用,以武功戡祸乱,以文教佐太平。朕今欲振兴文治,诸贝勒府以下,及满汉蒙古家,所有生员,俱考试。”这是后金建国以来第一次科举考试,人数多,范围广,大约有300名生员参加的考试,录取了其中的200名,其中汉人占绝大多数。开创了清朝汉人参加科举的先例。 文章来源:《建筑知识》 网址: http://www.jzzs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25/10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