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城记·上海丨“阅读老建筑”成为新时尚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编者按: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,其他城市能给杭州带来什么经验借鉴?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推出《双城记》栏目,助力城市国际化。 【地点】上海 【模式】上海启动
【地点】上海
【模式】上海启动“一幢一册”保护档案编制,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,制定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一系列政策,基本实现了建筑的可读、可听、可看、可游。
武康大楼 图自视觉中国
今年端午假期,武康大楼再度登上上海乃至全国的热门景点榜单。短短3天,武康大楼所在的衡复历史风貌区迎来超42.4万名游客打卡。
与此同时,不久前经过修缮重新开放的中共一大会址和中共一大纪念馆,也以厚重的红色历史起点和典雅的石库门建筑风格成为新网红,短短3天假期内,就有数万人次排队参观。
阅读老建筑,在上海已成新时尚。而保护和传承好老建筑蕴涵的历史文脉,在上海也已是一种城市共识。
应保尽保
张园地块靠茂名北路一侧,海派风情橱窗吸引了路人驻足拍照。在外人看来,自2019年1月保护性征收生效、居民搬走后,除了这排新添的橱窗,这片历史街区似乎没什么变化。
但张园并非静悄悄:长达两年半的“闲置”时间里,无数人投入了大量精力,实地勘测、头脑风暴,修改讨论设计最为妥帖的保护方案。纵使在流金淌银的南京西路商圈里,张园地块拥有极为高昂的商业价值,但在城市更新和“留改拆”的背景下,保护张园42栋历史建筑和风貌肌理,更是无可置疑的“金不换”。
“在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管理上,上海正在实行最严格、最科学的保护制度,制定加强历史风貌保护、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一系列政策。”在2021上海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论坛上,上海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经过30多年不断发展,上海已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,涉及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,397条风貌保护道路(街巷)、250个风貌保护街坊和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,“点、线、面”相结合,应保尽保。
在城市发展中,为了应对涌现的新挑战,历保手段不断更新。针对建筑风格多样、面广量大的痛点,上海启动“一幢一册”保护档案编制,夯实家底。截至2020年底,完成3151幢优秀历史建筑档案编制,占比超过97%。
推动城市更新、传承城市记忆,难免会与城市开发、能级提升产生不协调,需要从顶层设计破题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上海将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和零星地块改造。根据普查,在旧改范围内里弄建筑中约84%都是历史建筑。
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白雪茹透露,上海正在通过强化立法支撑和政策供给,加强历史风貌保护。如,针对不同旧改类型,形成了带保护保留建筑定向或协议出让,存量补地价、扩大用地等差异化土地供应政策。
记者了解到,日前上海还落地800亿元城市更新基金,加快探索超大城市有机更新的新路径、新模式、新经验。
保护更新中的张园 图自视觉中国
因地制宜
坐落在30度锐角街口的武康大楼,是许多新人拍摄婚纱照的取景点。然而,在马路上取景拍摄的同时,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。
得益于2019年启动的武康大楼修缮和周边道路整治工程,武康大楼旁的人行道被拓宽3.6米,留出驻足空间。
结合武康大楼的住宅性质和所处区位,项目团队还把外墙上的雨棚、晾衣架和空调机架“藏了起来”;周边架空线整治拆除,景观得到进一步提升。同时,解决了楼内居民“急难愁”问题,如改造辅楼楼顶废弃空间,新增公共晾衣区和花园,楼内23户合用厨卫也全部得到改造。
“结合大楼需求,我们因地制宜提出‘外做减法、内做加法'的修缮方案。”上海市徐汇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建筑保护讲究因地制宜,这一理念,在上海已经深入人心。实际上,城市更新同样因循“在地”精神,保存历史信息,延续特定的历史文化。
在中共一大会址修缮中,针对局部石库门山花的出盐泛碱现象,修缮团队采用纸筋石灰加水泥,掺加氧化铁按原样进行修复。水泥颜色与周边山花相近,表面则涂刷砖红色涂料进行“平色”。
“修缮工程坚持‘不改变文物原状'的原则,所涉及的原工艺、原材料进行详细的考证和研究,还原历史原貌,同时还要满足中共一大会址的‘可读性'。”上海建筑装饰(集团)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中伟说。
文章来源:《建筑知识》 网址: http://www.jzzs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20/1667.html